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读川航E学院8月好书推荐《中国十二时辰》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5 13: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航E学院8月好书推荐
《中国十二时辰》
读书感悟
8月底,分公司各部门积极参与川航E学院“伴你成长”活动,在看完工会蓝泉副主席推荐的《中国十二时辰》后,收集了一大波读书感悟和大家分享。


01

初读《中国十二时辰》,发现并不像报告文学,李舫用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闲笔,描述了许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没有刻意突出、放大脱贫的好处,却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脱贫的成果。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中国人民受困于贫穷太久,所以对幸福的期冀才十分深沉;中华民族曾经历无数的曲折,所以对小康的梦想才格外执着。为了这一梦想,十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上,亦不知有多少人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生动诠释了最美丽的初心使命。

我想起了我也是脱贫攻坚的参与者,虽然不是战斗在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前线,在来西昌的这几年里,伴随着陈玲主席、蓝泉副主席等公司领导、带领着西昌分公司干部员工每年数次往返越西,见证了原本贫瘠、穷困的乡村,在党的带领下、在公司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这些乡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想起了廖超、陈志峰、曾西云、魏衍翔、万发胜、许磊等驻乡驻村干部。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懈努力,把彝村从居住在高高半山腰搬迁到平地、异地,租赁种植苹果、到建房通公路,给曾经的贫困彝族同胞带来了美好生活,更为乡村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凉山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想起了这些驻村驻乡干部所经历过的一桩桩故事。没搬迁之前因为不通车,到帮扶彝村需要爬山,上山需要半天,下山也是半天,还会遇到塌方、泥石流冲毁河道、改道公路,公路被堵就改道野路,崎岖蜿蜒的山路并没有阻止我们驻村驻乡干部的脚步。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偶尔,而是日常。我们公司的驻乡驻村干部没被这些困难累倒,更不会被吓倒。他们前后接力,一直扎根生活、关注彝村现实、感同“汔可小康”的朴素追求。我没有走过这样的道路,我来越西的时候已经基本上是水泥路了,但通过历史照片、村民们述说的故事,我深感这样的地方脱贫之艰难,也享受到了这些干部们的努力成果。

我想起了现在的彝村,山美、水美、寨子美、人美。我走在改换新颜的彝村中,看到“走出大山住新房,门口干活幸福长”、“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住安全房,喝放心水,上学看病不再愁”的各色标语,看到彝族老阿妈们和小孩子们幸福的笑脸,感受到他们由衷地对党感恩、对驻村驻乡干部的夸赞,我深深为我们驻村驻乡干部骄傲,他们用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这些乡村取得了脱贫攻坚的胜利...

我还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咐:“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乡村振兴正在如火如荼,我们,一直在路上。

                        ——分公司党总支书记   彭志阳


02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这是中国的十二个时辰,也是十二个乡村脱贫的故事。

目录每小节开篇都从经度、纬度、海拔、山川、河流、东南西北、地域历史等不同角度描写乡村地貌开始,千沟万壑、地表褶皱、松涛阵阵……然而美则美矣的一方水土包容了一方人却养育不了一方人,正如地方志里,“焦旱赤裸的远山”的历史记载一样,生存环境的贫瘠显而易见。

只有靠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土”是他们的命根;在大自然创造的艰苦生存环境下,他们以自己独有的乐观和坚韧,依然选择坚守在属于自己的黄土地、黑土地、盐碱地……上,但如何摆脱贫困,却是他们共同面临的答卷。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贫被定格在举国事业的高度,成为一个大党的庄严承诺,不止这12个乡村,9899万人,是2012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数字,8年后,这个数字变为了“0”,这也是五千年文明史上,将翻开告别绝对贫困的一页。

还有一个一起双向奔赴的数字,300多万,是驻村干部的总数。一群习惯书卷式思维的年轻人,一声令下便收拾行囊,义无反顾开启了和戈壁深山、漫天黄沙或是遍野荆棘这片土地的对话,也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了一场理解中国来路与去向的启蒙。是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双脚沾满泥土、用嘴皮磨破村民才将一张张盖着省、市、县、乡、村各级公章的政策文件落到了田地间。

我是凉山本地人,2020年6月、11月,我有幸去了公司对口扶贫的越西县春景村,也是在那里,我见到了公司派驻的4名扶贫干部,他们的脸都被吹、晒得黑黑的。走在路上,村民们都笑意盈盈地和他们打招呼问好,是真的融入了吧,还指着横幅给我们翻译彝语“卡沙沙”是“谢谢”的意思,这应该就是民胞物与、守望互助的文化精神了。

小康图景是数千年的民族冀望,书中提及到的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艰难过渡、一根网线跨越山海的资源大调配、后发地区在数字时代的弯道超车……一个个生生不息的脱贫故事,正是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正在向广袤的土地渗透……

——综合管理部   徐玉霞



03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飞驰中国大地一整天,李舫的《中国十二时辰》用十二个城市下辖乡村的脱贫故事深刻描绘了中国智慧。这十二时辰,是中国无比丰盈的一天。

有幸作为受惠者目睹了家乡的巨变。曾经沿着盘山的泥土路到过普格县最贫瘠的山顶,满目黄土,寸草不生。光脚的彝族小娃,坐在土坡上看着远方,填饱肚子就是最大的愿望。而今再去一条条水泥路通达每家每户,一座座崭新的彝家新寨拔地而起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辉,村民们告别过去的陈规陋习,开始了全新的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

有幸作为参与者为这场奇迹的发生尽过微弱之力。2015年,川航践行社会责任,先后选派6名基层骨干到连山越西县投身于脱贫攻坚工作。为贫困户修建住房,实施村小改造,完善乡卫生院配套设备保障医疗,发展跑山鸡、苹果园等产业壮大集体产业...川航人把情和智留在了大凉山。2020年,定点帮扶四个乡村脱贫摘帽。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一声渺远太息的悠悠吟唱,穿越风雨数千年。 

——综合管理部   吴熙



04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小康生活大概是从古至今便有的国家人民追求的生活目标。作者以十二时辰串联十二个脱贫攻坚故事,丰富的人文风貌、美丽的自然景观描写穿插其中,从景到人再到情,无一不令人动容。跟随作者的笔下,我不由得为我们壮丽的大好河山自豪,为国家人民的坚韧智慧骄傲,为身为华夏儿女而感到庆幸。

——运行保障部   郭馨

05



十二个时辰的变换,就是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凉山的变化就是十二时辰最好的体现:农民有新居、有出路;青年有学上、有目标;老年有所养,有医保。脱贫攻坚的力量让这个革命老区重新充满了活力,乡村振兴的为凉山的发展插上翅膀。日月更替、四季变换,总在警示时间的流逝,珍惜时间,守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安全质量监察部   武炳




END


文字:各部门

审核:吴熙、徐玉霞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