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半年报的系数出炉,多家航司的盈亏情况也水落石出,详情可回顾:上半年这些航企扭亏赚钱!然而...
可以看到,能够成功扭亏的上市客运航司只有春秋和吉祥。通过详细研读各家上市航司的半年报和相关业绩交流会,航旅圈还发现了更多值得关注的细节:1,5家披露盈利的客运航司利润总和不及京沪高铁一家根据京沪高体披露的半年报,上半年赚了51.36亿,而上述盈利的5家航司一共赚了不到50亿。虽说决定航司和铁路业绩的因素有很多不同,但今年以来旅客在这两种交通工具选择上出现的变化,确实也对两种出行方式的提供商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从五一小长假及后期的多个数据比较可以发现,高铁对民航旅客的分流效应越来越强,或者说更多的旅客从民航转移到了高铁,而这背后,则是今年以来民航机票价格的高企。持续较高的票价水平会抑制部分旅客的中长途旅行意愿,迫使部分旅客转移到高铁上面。一家京沪线的主要运营航司就透露,上半年京沪线的客流量比19年降幅超过三分之一,但票价还是保持比较高,上半年比19年涨了30%左右,客座率则下降28百分点,收益品质(客座率*票价)比19年下降超过10%。7-8月和上半年的情况也差不多,票价比较高,客座率比较低。可见,京沪航线的高票价,让不少旅客(甚至是对价格敏感的商务客),转向选择了高铁出行。今年以来,不少旅客的体感就是,航班量恢复了,票价怎么还这么高!从中航协公布的一季度数据也可见一斑:在旅客需求尚未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情况下,我国机票平均价格比2019年同期已经高出13.6%。一季度,我国CPI同比上涨仅1.3%,但其中飞机票的价格同比上涨30.6%,远远高于其他消费品的价格涨幅,是价格涨幅最高的项目之一,而今年五一期间的机票价格更是比2019年高30%以上。进入二季度,大多数航司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定价策略,这从各家上市航司半年报中披露的客公里收益数据也得到了印证。客公里收益反映的是票价水平,上半年三大航的这一数据均有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其中南航的国内航线客公里收益同比增加12.5%,东航同比增加14.79%,国航同比增加11.48%。即使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上半年的票价水平也依然是更高,比如春秋上半年国内航线的客公里收益就较2019年同期增长10.1%。如今,维持较稳定的高定价策略,似乎已经成为国内航司的共识。在今日的多场业绩交流会上,不少航司都认为目前的高价是可以延续的,行业在价格上恶性竞争的情况不太会发生。不少航司也在半年报里披露了国际航线的客公里收益数据,可以看出普遍比去年有所回落。比如国航的国际航线客公里收益就比去年同期减少62.04%,南航比去年减少70.8%,东航比去年减少67.26%,春秋比去年减少86.66%。不过相比2019年同期,春秋的国际航线客公里收益还是增长了35.1%。南航也在今日的业绩会上透露,国际航线在上半年虽然收益下降,但也还是远高于历史同期。国际航线仍能保持高收益,与目前国际航线恢复缓慢不无关系,而国际客公里收益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也同样是因为今年国际航线的恢复。随着下半年国际航线的进一步恢复,高价航线的票价也会进一步下降,但运力转向国际后,也会缓解国内市场的供给压力,届时国内航线的票价水平会不会进一步提高呢?既然国内外航线的票价水平都比疫情前还要高,为什么没能扭亏的航司还是占大多数呢?这就不得不提因为人民币贬值而带来的汇兑损失。今年上半年,大部分航司都是汇兑损失,有的刨除汇兑损失后,主业是可以盈利的。比如海航控股上半年的净利润-16.09亿,如果刨除汇兑损失26.25亿,相当于盈利10亿。不过,汇兑损失也不能作为业绩亏损理所当然的借口,因为还是有航司在上半年汇兑收益为正,那就是春秋航空:公司2023年上半年产生净汇兑收益 1,181.8 万元。春秋也拥有较大金额的美元负债,但公司一直在努力降低外汇风险,通过持有足够量级以货币资金为主的美元金融资产,以及签署远期外汇合约等方式来达到控制外汇风险的目的。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或贬值1%,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公司将增加或减少净利润约人民币35.0万元,实现汇率对利润表影响中性的管理目标。疫情期间,曾有多家航司陷入资不抵债,而到今年上半年,四大航中有三家也到了接近资不抵债的边缘:海航资产负债率99.91%,比22年上升0.24个百分点东航资产负债率91.89%,比22年上升2.42 个百分点国航资产负债率90.44%,比22年下降2.25个百分点南航资产负债率82.74%,比22年上升4.97个百分点华夏资产负债率82.09%,比22年下降0.62个百分点吉祥资产负债率80.78%,比22年上升0.17个百分点春秋资产负债率67.22%,比22年下降1.3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高企,与疫情三年的持续影响不无关系,相比之下,几家民营航司的负债率相对还算更安全。预计四大航还是会继续通过增发等融资方式来降低资产负债率。比如南航的定增在8月初就通过股东会,后续取决于监管机构的批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