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DF)各项活动将在未来几天陆续展开,与会嘉宾将就供需两侧、数字经济、金融服务“双碳”、开放融合等热门话题展开讨论。在这些领域中,“扩内需、促消费”无疑是最紧迫任务,其也是2023年稳经济的关键。 2022年全年我国消费市场受疫情扰动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人民币约44万亿元,同比下降0.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的贡献率也有所下降1。步入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拓展,消费市场正在逐步、稳步恢复,回暖势头明显。2023年的开门红或多或少叠加了节日效应及后疫情的修复回归,如何让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让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发挥引擎作用是各政府部门及行业企业需共同努力合作实现的目标。 2013至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50%,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消费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重点中位置突出,凸显出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重点围绕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营造消费氛围、提振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6日上午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表示将从四方面工作推动恢复扩大消费:
多策并举扩大内需,以本土消费推动增长带动良性循环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安永认为,优化落实政策举措、稳就业增收入、打造品质本土品牌、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将成为扩内需稳增长的动力之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组亮眼的数据:过去五年累计减税人民币5.4万亿元、降费人民币2.8万亿元2。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今年将“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3 。鼓励性的税收优惠、减免,直指各市场主体困难的核心,即对现金流的纾困;税收政策方面对重点领域的强化支持,能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效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我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措施,也是对研发活动给予财政间接投入的主要方式。“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提高,可以激励企业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甚至创造新的消费产业链。 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是促消费的重要基础和前提。2022年全国居民工资性收入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速有所回落。疫情冲击及外部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居民对未来就业及收入的预期,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居民信心的重振及市场的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民生保障。
政府要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的建设;关注重点人群的就业,包括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零就业家庭成员、大龄就业群体等;健全工资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同时增加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在教育、居住、医疗、养老、育幼方面给足居民保障,降低居民基本生活成本,从而起到提振消费信心的效果。
扩大内需需要产业支持,产业升级优化消费供给。《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打造中国品牌,培育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和特色传统文化品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设定目标“到2025年培育和发展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到2035年,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推动供给侧的高质量转型。
我国居民消费向发展型、品质型消费优化升级。消费者也更趋理性和务实,品质产品和品质服务都将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载体。消费者选择本土品牌,不再只是因为性价比和民族自豪感,更多的是出于对其品质和创新的认可。近年来,一些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老字号品牌竞相涌现,品牌建设颇有成效,但国际知名度低、影响力小、溢价能力有限。创新是品牌发展的引擎,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石,文化是品牌发展的底蕴,开放合作是品牌发展的重要路径,国家将从四方面持续发力,培育和打造品质国产品牌,丰富内需供给,扩大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
外资与消费均是盘活内需的重要动力。外资的引进也有利于巩固并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稳定生产及民众的收入水平。外商直接投资给东道国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是一个生产要素包,包括技术、生产组织、管理、国际国内销售渠道等。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为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往往会对全球生产能力布局主动进行调整。虽然一些外资企业在新兴市场推进多元化布局,但从总体来看,外商对华投资步伐并没有放慢。全球领先的化妆品集团在苏州建立全球首家自建智能运营中心,并计划于今年启用;全球知名奢侈品巨头在华设立人民币基金,重点布局早期消费投资,包括出海、美妆个护、食品饮料、宠物、医疗健康、消费科技、新零售和服装时尚在内的八大细分消费领域,抢滩新消费;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深耕中国,不断扩大产业布局、加码创新企业投资,推进本土化,建立在华生态圈和新的研发制造基地。在许多外资企业眼里,中国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有产业体系配套完善的供给优势,既是重要的生产基地,也是不可错过的目标销售市场,更是最主要的创新来源之一。
我国也在持续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一是国民待遇原则,高标准落实准入前和准入后的国民待遇原则,确保外资在准入领域、要素获取、经营运行、知识产权保护等各方面均享受平等待遇。
►二是强化金融支持,支持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在交易所上市等方式进行融资,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和融资支持。
►三是引导投资方向,支持外商投资创新发展,参与中国科技强国战略,鼓励外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打造产业链共同体4。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复苏之年。展望全年,消费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潮起海天阔,扬帆奋进时,新的征程已开启,中国正以积极的姿态,与世界共享开放机遇,共谋美好未来。
注:
1.国家统计局 2&3. 新华社 http://www.mod.gov.cn/gfbw/qwfb/16206341.html 4.中国日报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4264000954740396&wfr=spider&for=pc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如欲转载本文,务必原文转载,不得修改,且标注转载来源为:安永官方微信公众号。如需修改内容,需要获得安永的书面确认。
关注安永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专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