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剖析中免年报及争议回应(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2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机场免税

疫情的爆发,对航空业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连认为人总是要坐飞机的巴菲特老爷子,也将航空股抛售一空。

作为中免之前年度收入的主力,在年报里,中免都会重点介绍机场免税收入的情况,而在2020年的年报里,几乎就没提。

没提的原因,不是不想提,而是确实没什么可值得向股东汇报的。我觉得对机场全年的经营情况,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由于疫情的影响,使机场的国际客流量急剧下降,导致机场免税销售收入也急剧下降。

我们都知道,中免面对机场,是绝对的弱势方,处于打工人的地位,所以签订的合同里,中免不但有保底费用,而且还要给机场超额销售提成,并且提成比例还不低。

保底的意思就是不管销售情况如何,中免都要付给机场该笔费用。所以,保底金额的设置方式,在疫情导致国际客流下降的情况下,对中免来说,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因为中免的机场收入,主要来自于上海机场、首都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这些机场的保底费用对中免的影响无疑也是最大的,所以,接下来就看看这三个机场的保底设置情况。

上海机场的情况就不用再赘述了,其同中免签订的变更协议,引发了投资圈的热议,核心的一点就是把硬性的保底设置,改为了同客流量挂钩,从而将中免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正是因为这一纸变更协议,才让中免在2020年,毛利减少34亿的情况下,净利润还能增长32.57%。

其次是首都机场,在2017年同中免签订的合同里,首年的保底收入为30.3亿,而以后年度的保底费用,需要按照国际客流量的浮动进行调整,也就是说,2020年的保底费用,会以2019年的保底费用为基数,再乘以2019年和2018年国际客流量的变动比例。

而2017年到2019年,首都机场的国际客流量都是增加的,所以,按照当时所签订的合同,中免在2020年需要缴纳给首都机场的保底费用应该不会低于30亿。

目前中免正就此与首都机场进行谈判,这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结果,在我看来,能谈成的可能性很小。

但这并不影响对中免的价值进行判断,因为2020年首都机场的国际客流量下降了,那么即使按照原合同,2021年的保底费用势必也会下降,直到国际客流量恢复。

最后一个是白云机场,同中免签订的合同,类似于上海机场,是硬性的保底设置,要求保底费用至少以6%的比例增长。

根据白云机场2019年19.22亿的销售额粗略估算,按照合同,中免在2020年需要缴纳的保底费用应该不会超过3亿。虽然金额不大,但我相信中免应该还是在同白云机场谈判,只是与首都机场一样,还没结果而已。

由此可以看出,三大机场里,上海机场和首都机场的保底费用,都与客流量挂钩,从而使疫情对中免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而硬性保底设置的白云机场,由于金额较小,对中免净利润的影响最多也就2.25亿,相对于超过60亿的年净利润,对中免价值的影响也是不大的。

三大机场尚且如此,那么其他机场的保底费更多的也应该是同流量挂钩,年报里披露的2021年及以后年度,需要支付给机场的最低经营费每年大约为10亿左右,就证明了这一点。

机场对于中免来说,最大的意义是冲量,也就是帮助中免做大规模,在利润方面的贡献其实是不大的。2019年,三大机场的销售额合计有257亿,而产生的归母净利润却不到7亿,只占公司净利润的13%。

所以,疫情对机场国际客流的影响,会让中免损失一部分规模,但这部分规模的损失,却可以通过离岛免税和线上业务来弥补。只要公司同机场的保底费用不是硬性设置,而是同流量挂钩,就能最大限度的保障中免的利益。

线上业务

线上业务是公司在2020年最大的亮点,年报里披露的有税业务,大部分都是线上业务,从2019年的12亿增长至2020年的197亿,足足增长了16倍。

由于疫情的影响,公司在2020年的免税业务是下滑的,所以,公司总收入的增长,全靠线上业务的支撑。

日上上海实现的137亿的收入里,也基本上都是线上业务,净利润为24.43亿,净利率达到了17.79%,远超机场业务,由此也可以看出,线上业务对中免的利润贡献也是不小的。

这完全是疫情带给中免的红利。

同时,在我看来,这也是上游品牌商的自救行为。

中免的线上业务,本质上有税业务,也可以说是跨境电商,关于这一点,我在《中国中免的跨境电商梦》这篇文章里专门聊过,当时得出了如下结论:

现在依然维持该观点不变。

同时,我再补充几点:

一是跨境电商只限制了额度,对购买人并无限制,但是中免的线上业务却对此做出了要求,或者是会员,或者是购买劵,或者是需要有离境离岛的记录。

而这些要求,应该是品牌商对中免线上业务授权的附加条件,也就是说,中免并没有完全拿到跨境电商的授权,所以我才说,这更像是品牌商在疫情下,为了自救的临时行为。

这种情况下,疫情结束,授权必然也会取消。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疫情改变了品牌商的渠道布局,从而使品牌商在疫情结束之后,开始发力线上业务,并愿意给予中免跨境电商的授权。

如果是这样,品牌商同样也会给天猫国际、网易考拉、海囤全球等其他跨境电商授权。而在这些老牌跨境电商面前,中免在免税业务方面积累的优势就很难体现了,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会有劣势,因为对中免来说,跨境电商的供应链需要从零开始打造。

可能是我对此过于悲观,中免完全有可能利用此次疫情的机会,把线上业务做起来,但在没有证据显示品牌商将大力发展线上业务,或者是公司将取消对线上购买人群的资格限制之前,我很难说服自己相信,这种可能性大概率会成为现实。

也可以说,我对线上业务前景还没看明白。

所以,虽然可以确定中免的护城河较深,市场前景也很广阔,是一家有着长长的赛道,厚厚的雪的公司,但我却无法下手的原因,因为无法完全把握部分业务的前景,导致现在的市值,与我理想的估值,差距太大了。

这也是我认为的中免现在最大的缺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